獵獅浮雕
文物名片
出土地點:伊拉克尼尼微
制作年代:公元前6*5年
出土時間:公元18世紀
材 質:石
現(xiàn)保存地: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文物掠影
獵獅浮雕出土于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Nineveh),雕刻時期為新亞述時期,大約在公元前6*5年。
在古代的亞述國,獵獅被認為是帝王的運動,是君主保護其子民的責任象征。
狩獵場面緊張而逼真,是亞述藝術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它們描繪了雄獅的放逐、追捕和殺戮。
上圖是亞述王巴尼拔(公元前668~前631年)的尼尼微宮內(nèi)一塊表現(xiàn)國王狩獵生活的大面積浮雕的局部。亞述王朝所有的壁畫和浮雕都離不開歌頌帝王的主題。那時的美術,實際上就是贊頌統(tǒng)治者形象的工具,而狩獵生活又是尼尼微宮內(nèi)所有浮雕中最集中最精彩的藝術主題,占據(jù)著宮殿的中心地位。
浮雕中表現(xiàn)了獅子被國王巴尼拔的一支箭射中,血從口中噴出的場景。從現(xiàn)在的視角來看,人們會認為作者表現(xiàn)的是對那只奄奄一息的動物的同情。但獅子代表的是仇視城市文明的一切事物。
美索不達米亞的皇室獵獅傳統(tǒng)歷史悠久,類似的場面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末期。國王與雄獅的關系后來可能被引進西歐導致了公元12世紀和13世紀的十字軍東征,那時獅子圖案開始用于裝飾皇室紋章。
這種描繪獵獅生活的形象在其他幾塊浮雕上也各有特色,戲劇性很強,如《流血的獅子》、《負傷的牝獅》、《抬著擊斃的獅子的獵人們》等等。雄獅的中箭與亞述王的勇猛,構成了一對強烈的矛盾,從而顯出亞述王的勇敢與威武,達到藝術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同時,它也是巴尼拔尚武精神的反映。
文物故事
阿舒爾城邦的居民最初為印歐語系的胡里特人,后來塞姆語系的阿卡德人等進入亞述地區(qū),他們逐漸與原有居民融合,形成亞述人。其語言為阿卡德語之方言,文字為楔形文字。當阿卡德王國與烏爾第三王朝強盛時,亞述受它統(tǒng)治。公元前2006年獲得獨立。古亞述最高機構為阿舒爾城邦貴族長老會議。公務人員有一年一任的名年官(即以其名名其任職之年),管理財政經(jīng)濟,由抽簽選出。土地為公社所有,定期分配給大家族使用,很少買賣。奴隸較少,社會主要勞動者為承擔公社義務的自由民。中介貿(mào)易具有重要意義,部分貴族和商人從事商業(yè)和高利貸活動而致富。約公元前2000到前1000年,奴隸制大地產(chǎn)逐漸形成 。約公元前17世紀初,沙姆希?阿達德一世占領由阿卡德北部至地中海的廣大區(qū)域,自稱“天下之王”。他死后,亞述先后被古巴比倫王國和米坦尼王國所統(tǒng)治。
公元前14世紀中葉,亞述的烏巴利特一世(約前1365~前1330)擊敗米坦尼,建立強大的亞述帝國,史稱古亞述帝國。此后亞述統(tǒng)治者采用亞述王的稱號,并繼續(xù)向外擴張,擊敗喀西特巴比倫,并將米坦尼的領土降為行省,尼努爾塔一世(約前1294~約前1208)擊敗赫梯帝國和巴比倫,占領整個兩河流域,并把首都從阿舒爾遷往圖庫爾蒂—尼努爾塔鎮(zhèn)。此后,亞述還有過幾個首都,但阿舒爾城仍然是帝國宗教中心,在亞述政治生活中起重大作用。中亞述時期,政體已過渡向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加強,名年官和長老會議只具形式,專屬于國王的官吏已經(jīng)產(chǎn)生。國家常備軍已存在,其來源主要是自由民。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是大土地所有者和商人高利貸者以及大奴隸主階級。奴隸階級除戰(zhàn)俘和外地買來的奴隸外,還存在債務奴隸。經(jīng)過短暫的衰敗,至提格拉?帕拉薩一世(約公元前1115~約前1077在位) 時亞述國勢復興 。公元前11世紀末,在阿拉米人(Aramaean)遷徙浪潮打擊下,再度衰落。
新亞述時期即新亞述帝國。公元前10世紀,亞述進入鐵器時代。鐵器的使用,生產(chǎn)力的提高,為其長期對外戰(zhàn)爭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和給養(yǎng)。征戰(zhàn)初期以掠奪為目的,以極度兇殘為特色。自亞述納西拔二世(前883~前859在位)后,亞述遭到被征服地區(qū)人民強烈反抗,與烏拉爾圖王國的戰(zhàn)爭也屢遭失敗,許多被征服地區(qū)重獲獨立。自沙爾馬內(nèi)塞爾三世(前858~前824在位)以后 ,由于經(jīng)濟衰落、對外戰(zhàn)爭失敗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訌,亞述進入危機時期。公元前746年,軍事將領提格拉?帕拉薩奪得王位,實行一系列改革,以鞏固中央集權、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加強對被征服地區(qū)的統(tǒng)治和剝削。改革后重新開始大規(guī)模擴張。擊敗烏拉爾圖,占領敘利亞,亞述進入全盛時期。從中央到地方,建立起龐大的官僚制度 。經(jīng)過薩爾貢二世、辛那赫里布(前704~前681在位)、伊薩爾哈東(前680~前669在位)的征服,亞述已變?yōu)榈乜鐏?、非兩洲的奴隸制大帝國。亞述巴尼拔與埃蘭—巴比倫同盟進行了漫長的戰(zhàn)爭。其統(tǒng)治末年,發(fā)生內(nèi)戰(zhàn),被征服地區(qū)紛紛獨立,帝國迅速走向滅亡。在米底和新巴比倫王國打擊下,阿舒爾和尼尼微先后陷落。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滅亡,其地為米底和巴比倫所分。
亞述藝術
隨著亞述帝國社會財富的增加,在藝術上出現(xiàn)了繁榮的局面:宮殿巍峨,寺塔林立,這些宏大的建筑物內(nèi)充滿雕塑和壁畫,至于王宮內(nèi)的精致工藝品,更是琳瑯滿目。從亞述美術的總體面貌來看,這一時期最精彩的作品,是王宮里的浮雕,尤其是那些充滿激情的多人物場面。
亞述文化博采西亞各國(主要是巴比倫)之長,且具有自己的特點。在尼姆魯?shù)?、尼尼微、豪爾薩巴德等地均發(fā)現(xiàn)亞述時期的宏偉的宮殿、神廟和其他建筑。建筑物飾有大量浮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亞述巴尼拔所建尼尼微王家圖書館,藏有大量泥板文書,包括宗教神話、藝術作品、天文、醫(yī)學等,是研究亞述歷史的重要資料。
亞述古城遺址位于伊拉克北部,現(xiàn)名謝爾卡特堡。在底格里斯河西岸,在摩蘇爾之南150千米。它為古亞述王國的第一個都城,也是古亞述人的主神阿舒爾的神宮所在。
20世紀初期,德國考古隊來此發(fā)掘,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城有圓墻圍護,周長4千米。城東瀕底格里斯河,阿達德尼拉里一世(公元前1307~前1275年在位)曾在此建立大型碼頭。城北有底格里斯河河灣及懸?guī)r為屏障,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5—前681年在位)在此建立一系列有凸出扶壁的城墻和名為穆什拉魯?shù)耐钩龅母劭谝笳呤谴质龀傻陌雸A形塔樓,這種建筑式樣被認為是辛那赫里布首創(chuàng)。城西和城南則有一系列堅固的防御工事。森納謝里卜統(tǒng)治期間,此城有神廟34座,今發(fā)現(xiàn)者不到其1/3。已發(fā)現(xiàn)宮殿遺址3座,最老的宮殿為沙姆希亞達德一世(公元前1813~前1781年在位)所居,后來成為墓地。居民區(qū)多在城西北隅。此外,塔廟及其他遺址亦有出土。亞述城破時雖慘遭劫殺,但延至公元前140年帕提亞王國興起時,尚有部分居民,再后始日趨荒蕪,湮沒無聞。
相關鏈接
尼尼微是西亞古城,新亞述帝國都城。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東岸(今伊拉克北部)。意為“上帝面前最偉大的城市”,隔河與今天的摩蘇爾城相望。圣經(jīng)中曾提到尼尼微城名:“耶和華必伸手攻擊北方,毀滅亞述,使尼尼微荒蕪,干旱如曠野?!?/p>
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的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8世紀,亞述王辛那赫里布將都城由薩爾貢城遷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作為帝國的首都,尼尼微一度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雖然繁花似錦,但在歷史文獻中,這座都城名聲一直都不怎么好。亞述國王對在戰(zhàn)爭中不肯投降的戰(zhàn)敗國國民極其殘酷。破城之后,亞述士兵殘酷地對待城里的人們,焚燒他們的房屋,搶走他們的財產(chǎn),還擄走他們的妻子和兒女……所以在猶太人和其他民族的書籍典故中,尼尼微被稱為“血腥的獅穴”。
亞述的殘暴激起了猛烈的反抗浪潮。首先是埃及獨立,緊跟著是腓尼基、敘利亞和新巴比倫。公元前612年,新巴比倫和米底聯(lián)軍攻入尼尼微。最后一代亞述帝王為不被生擒,縱身躍入火海。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后,又被付之一炬。就這樣,一代名城尼尼微和顯赫一時的軍事帝國亞述一起,從世界上消失了。
1846年起考古學家開始發(fā)掘尼尼微,20世紀50年代后修復了部分城墻、城門和王宮。最早提到尼尼微城的文獻是公元前18世紀的亞述泥板文書。漢謨拉比時期,巴比倫王國統(tǒng)治尼尼微。公元前14世紀,該城被米坦尼人占領,不久又重新落入亞述人之手。一個世紀以后,尼尼微成為亞述夏都。亞述王辛那赫里布(前705~前681在位)時,正式成為帝國的新都城。公元前612年,該城被米底和巴比倫聯(lián)軍毀滅。
盡管尼尼微城的很多東西都被破壞了,但考古學家們還是找到了刻有浮雕的雪花石膏磚,如果將這些石磚沿一條直線鋪開,則能綿延3公里。這一塊塊的小磚向人們講述了童話般的王宮的修建情況。在辛那赫里布親自率領下,工人們拿著鐵鍬,推著小車,車上裝著纜繩和運輸巨型飛牛所需的建筑器械。而其他的浮雕則講述著如何開采大石塊并送到藝術家的加工作坊制成雕塑的情形。從開采的石頭中遴選的巨石是用船運輸?shù)?。石塊上鑿出兩個小孔用來系纜繩,還有一根纜繩把石頭綁到船上。系在石頭上的每根繩都有一隊人(100人)拉,其中一些站在水中,另一些站在岸上。每隊人的服裝各不相同。有的人頭裹綴有流蘇的披肩,長長的卷發(fā)垂到肩上。有的人頭戴繡花丘爾邦(纏頭),頭發(fā)纏在腦后。大部分的建筑工人穿著無袖短衣,他們中甚至有人完全赤裸著身體。雕塑工作有時就直接在岸邊展開,漸漸的,凹凸不平的巨石變成了人首牛身雕像。之后,雕像便被運到王宮,確切地說,是把雕像放到一種類似船的拖橇上,用四根粗繩拖曳到王宮。為了減輕勞動強度,加快運輸速度,工人們在拖橇下墊入滾木來拖動雕像。還有一些浮雕反映的是平臺本身的修建情況。國王站在馬車上,親自監(jiān)督施工?;鹿亳{駛國王的戰(zhàn)車,仆人則舉著國王的華蓋。國王身邊是侍衛(wèi),侍衛(wèi)身后則是一長隊手持長矛和蔥頭箭的士兵。宮殿側旁開辟了一座大花園,里面修建了亭臺樓閣和人工湖。在花園里,辛那赫里布收集了許多從戰(zhàn)敗國掠來的稀有樹木、花草和動物。除此以外,花園里還開辟了池塘,天鵝和各類鳥兒在池中游動,給炎熱的尼尼微帶來些許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