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作者:高士振   |  字數(shù):7292  |  更新時間:2015-09-11 11:13:51  |  分類:

人物傳記

李宗黃

孫中山大總統(tǒng)大本營參議

李宗黃,原名紹唐,字伯英,1887年生于云南鶴慶。

1906年,李宗黃考入云南陸軍小學,1909年3月陸軍小學畢業(yè)后他考入湖北武昌第三陸軍中學,繼續(xù)學習。1911年6月,結(jié)束在第三陸軍中學的學習,因成績優(yōu)秀而被保送入保定軍官學校,編入入伍學生隊,先進行為期半年的入伍生訓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離開軍校,從海路返回南方,加入到革命軍中。在途中經(jīng)過天津時,由朋友介紹加入同盟會。李宗黃抵達漢陽后,到黃興所領(lǐng)導的革命軍總司令部報到。黃興任命其為督戰(zhàn)參謀,歸參謀長李書城指揮。李宗黃奉命在花園一帶前線,參與反攻漢口清軍的戰(zhàn)斗。

11月下旬,清軍攻占漢陽,革命軍退守武昌,黃興東去上海,李宗黃亦同離漢轉(zhuǎn)赴上海。到上海后,仍以督戰(zhàn)參謀的身份,擔任鎮(zhèn)江都督林述慶之部署軍官,隨林攻克南京。此后,林述慶擴充成立第六標(即“團”)時,李宗黃被任命為該標第一營管帶,駐防瓜洲。幾個月后,部隊重新改編,李遂轉(zhuǎn)往第十二師任團長。

1912年9月,保定軍校第一期正式開學后,李宗黃辭去代理團長一職,返回學校,繼續(xù)學習,并于1914年10月完成學業(yè)。畢業(yè)后,在馮國璋南京上將軍署任一等參謀,后加入滇軍唐繼堯部任參謀。

1915年,袁世凱實行帝制,激起舉國上下的反對。云南督軍唐繼堯、原云南都督蔡鍔,以及國民黨李烈鈞等,于25日通電反袁,宣布云南獨立,并組建護國軍。李宗黃任護國軍都督府駐上海代表,主要任務(wù)是幫唐繼堯聯(lián)絡(luò)其他意欲討袁者協(xié)力合作。李曾兩度潛入南京,勸說江蘇都督馮國璋中立,并聯(lián)絡(luò)陳其美、康有為、梁啟超、湯化龍等各方力量,壯大聲勢。李在上海的活動惹惱了袁世凱,曾兩度下令通緝他,不過他都僥幸躲過。

護國運動結(jié)束后,李宗黃憑著自己的出色表現(xiàn),被升任為云南都督府參謀處長,1917年張勛復(fù)辟失敗后,段祺瑞重新出任國務(wù)總理,毀棄了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掀起護法戰(zhàn)爭。唐繼堯為了利用護法進行擴張,遂以靖國為借口,組成靖國軍,自任總司令,向四川發(fā)動進攻。1918年,唐命令李宗黃拜謁長江三督,利用直、皖內(nèi)部矛盾,分化擁護段祺瑞的皖系軍閥政客。李宗黃分別拜訪了湖北都督王占元、江西都督陳光定,以及江蘇都督李純,勾連這三大軍閥,支持唐之擴張,并達到目的,回滇復(fù)命。

1920年年底,孫中山重組廣州軍政府,唐繼堯為軍政府交通部長,李宗黃被任命為交通部次長,兩人并未到任,恰此時,駐川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班師回滇,驅(qū)逐唐繼堯。唐無計可施,被迫下野,李宗黃隨唐南下廣州。此后唐常住香港,而由李宗黃在廣州以交通部次長身份處理部務(wù)。

李宗黃孫中山大總統(tǒng)大本營參議

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tǒng)。李宗黃與胡漢民、居正、于右任等8人被任命為大總統(tǒng)大本營參議。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李宗黃也離開廣州。1923年1月,滇桂軍由桂入粵,將陳炯明驅(qū)出廣州,孫中山再度返回廣州,以大元帥名義統(tǒng)率軍政,李宗黃被任命為第二軍參謀長。

1923年11月中旬,李宗黃剛出任參謀長不久,陳炯明調(diào)其精銳3萬余人,圍攻廣州咽喉石龍。石龍失守之時,李宗黃正率軍增援石龍,以解廣州之急。此役獲勝,廣州危局被解,李宗黃因戰(zhàn)功而被晉升為陸軍中將。

1924年1月,李宗黃以大本營參議、第二軍參謀長之身份,兼任廣東江防司令。這是廣東境內(nèi)一重要軍職,負責巡防東、北、西三江江防。李宗黃到任后,添購武器、擴充員額、加強訓練、強化江防部隊實力,獲得孫中山的贊賞。

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李宗黃被推為云南省代表之一,并被順理成章地選為第一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候補委員。此后,李宗黃在國民黨內(nèi)高層成為不可小覷的人物,曾當選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并連選為第四、五、六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wù)委員。

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廣州局勢不穩(wěn)。李宗黃為求自保,暫時辭去第二軍參謀長及江防司令職務(wù),于6月下旬轉(zhuǎn)赴上海。

1929年1月,有指導市政建設(shè)經(jīng)驗的李宗黃被任命為南京建設(shè)委員會委員,參與指導南京的市政建設(shè)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李宗黃以中央委員身份,奉命前往云南,視察云南黨務(wù),不遺余力地進行鎮(zhèn)壓共產(chǎn).黨的活動。

1934年,國民黨中央設(shè)立江寧自治實驗縣,李宗黃身為中央委員兼任江寧縣黨務(wù)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處心積慮地籌劃黨政訓練所,強化國民黨的基層組織力量。1935年5月出任監(jiān)察院委員,次年1月任中央地方自治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代主委。

1942年4月,出任國民黨中央黨政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1945年,李宗黃被調(diào)任為國民黨中央黨政考核委員會秘書長。1978年6月16日病逝于臺北。

李烈鈞

“二次革命”討袁軍總司令

李烈鈞,原名烈訓,字協(xié)和,號俠黃,1882年2月23日生,江西省武寧縣坪原村人。

1904年冬,李烈鈞被選送到日本學習陸軍專業(yè),先入士官設(shè)備科——振武學校。在校兩年,與同學交往較多,經(jīng)常聽到“革命之說”,受到教育。兩年后,他正好從振武學校畢業(yè),入四國炮兵第十二聯(lián)隊實習。在這期間,他結(jié)識了許多同盟會會員,并經(jīng)常閱讀同盟會機關(guān)報民報,進一步了解了三民主義學說,革命思想日益濃厚。1907年,他實習期滿,又同閻錫山、李根源、唐繼堯、程潛等人,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炮科學習。就在這一年,他經(jīng)張繼、王侃等介紹,加入了同盟會。

1908年,李烈鈞從士官學校畢業(yè),歸國回江西,任江西混成協(xié)第五十四標第一營管帶(相當于營長),駐南昌澹臺門外,訓練士兵。因向士兵宣傳反清思想,任職約半年,就被協(xié)統(tǒng)、標統(tǒng)借故拘捕,欲置之死地,經(jīng)原總教官吳介璋大力開脫,才獲釋放。1909年春,他到昆明任云南講武堂教官。教學中,以培養(yǎng)干部參加革命為主旨,積極向青年灌輸革命思想。不久,任陸軍小學堂總辦,兼兵備道提調(diào),暗中協(xié)助同盟會云南支部長李根源,在學堂和軍隊中開展革命工作,進行反清活動。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10月23日,九江已發(fā)動起義,成立了中華民國駐九江軍政分府,推原第五十三標標統(tǒng)馬毓寶為都督,林森為民政部長,蔣群為軍政分府總參謀長。此時,李烈鈞來到九江,經(jīng)蔣群再三推讓,出任總參謀長,將辦公處設(shè)于周瑜舊衙署。隨即部署占領(lǐng)長江要塞金雞坡炮臺,鎮(zhèn)壓了內(nèi)奸馬獻廷,調(diào)走了炮臺司令徐公度,將長江防線攔腰截斷。停泊在九江江面上的北洋艦隊主要艦艇準備逃往上海,被金雞坡炮臺截住。經(jīng)聯(lián)絡(luò)動員,艦艇官兵遂反正。事后,李烈鈞擔任海陸軍總司令,發(fā)布了“誓師文”。

11月下旬,馮國璋的北洋軍攻武昌。黎元洪一日五電,向李烈鈞求援。李讓職于胡萬泰,率艦艇西上。隨即,李烈鈞被黎委任為蘇、皖、粵、鄂、贛五省聯(lián)軍總司令兼中央軍總司令。他一面命令艦艇部隊防守長江江面,鞏固武昌;一面率領(lǐng)陸軍向黃陂、孝感的北洋軍進擊。

次年初,江西省議會選舉李烈鈞為江西都督,并電請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任命。他從鄂回贛就職后,以歐陽武、劉世均為師長,并舉辦了軍事學校,大力培養(yǎng)軍事干部;政治上,羅致人才,改組都督府,吸收有能力的同盟會會員擔任各司、廳、處長,還選派優(yōu)秀學生到歐、美、日留學深造;經(jīng)濟上,整理財政,開辦銀行,修筑河堤,預(yù)防洪水災(zāi)害。當時,南昌光復(fù)不久,洪門會猖獗,社會秩序混亂,前三任都督都未能解決這個問題。他認為“治贛必先清匪”,采取果斷措施,立即將潛逃在外的匪首龍正文、彭木香、陳細鬼捉拿法辦,其他人員以“脅從罔治”論處。

李烈鈞“二次革命”討袁軍總司令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后,野心漸露。1913年3月,袁世凱授意特務(wù)在上海車站將年輕有為的政治家宋教仁殺害。孫中山從這個血的教訓中猛醒,提出在南方各省組織討袁軍,李烈鈞立即響應(yīng)。4月初,他同孫中山派往江西的張繼、馬君武、邵元沖、白逾桓商議討袁事宜,考慮到“僅贛省一隅,恐難圖功”,“討袁必須寧、皖、贛、鄂、湘、粵同時并舉”,決定赴上海見孫中山,請示機宜,并找題目與各省會商、聯(lián)系。5月,他與湘督譚延闿、皖督柏文蔚、粵督胡漢民通電反對袁世凱與五國銀行團簽定善后大借款。6月上旬,袁世凱悍然下令將李烈鈞、柏文蔚、胡漢民免職,并派北洋軍沿京漢、京浦鐵路南下,進攻革命黨人。6月中旬,李烈鈞由九江乘輪赴上海面謁孫中山,籌商一切。臨行前,秘密布置同志于贛境積極活動,“以民意組織討袁”。

7月8日,李烈鈞由滬乘船回江西湖口,組織討袁軍,約會第九、十團,及輜重、工程營于12日到湖口舉行起義。12日,他在湖口成立討袁軍司令部,就任總司令,召開師、團長會議,痛斥袁世凱殺害宋教仁、違法借款和挑動內(nèi)戰(zhàn)等罪行,決定通電討袁。隨即宣布獨立,發(fā)出討袁檄文,向全國人民揭露其“乘時竊柄”、“帝制自為”、“意圖破壞共和”的陰謀。并提出約法三章:一、誓誅民賊袁世凱;二、鞏固共和政體;三、保障中外人民生命財產(chǎn)。湖口起義揭開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接著,江蘇、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重慶等省市也相繼宣布獨立。

戰(zhàn)爭開始后,袁世凱剝奪李烈鈞陸軍中將銜,派李純率北洋軍進入江西,在瑞昌、德安間與討袁軍展開激戰(zhàn)。起初,李烈鈞令林虎率師抵御,并派員精察地形,守險搗虛,打敗北洋軍。后因敵軍械精糧足,次第增援,團長周壁階、余邦憲為攻奪九江金雞坡炮臺等地相繼陣亡,加上援軍不繼,于25日湖口被敵軍攻陷。他率部退駐吳城,只盼湘粵援軍。但在北洋軍的猖狂進攻下,南方已獨立的各省一個個先后宣布取消獨立,唯有李烈鈞孤軍奮斗。8月10日,他率部退守南昌。由于北洋軍緊迫不舍,不久轉(zhuǎn)至豐城。后來,敵軍大集,敗局已定,他只好經(jīng)袁州、萍鄉(xiāng),退出江西。至此,“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通令緝拿李烈鈞,不論生死,捉得者獲獎金二萬元。

9月初,李烈鈞經(jīng)譚延闿、程潛和日本駐長沙領(lǐng)事館人員的幫助,逃亡日本。

“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鑒于原國民黨的復(fù)雜、渙散和沒有戰(zhàn)斗力,決定新建中華革命黨,再舉革命。規(guī)定入黨者都要按指印,立誓約,絕對服從總理。李烈鈞同許多革命黨人一樣對此不理解,拒絕參加這個組織。次年1月,他離日赴歐,考察各國政情。先乘日本海輪至香港,后換大船行過南洋各地,曾在檳榔嶼稍住,多次在歡迎會上演講,鼓吹革命討袁,受到僑胞們的熱烈歡迎。隨后渡洋赴歐。

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旋即對德宣戰(zhàn)。這時,李烈鈞正在德國參觀博覽會。聞訊后,急渡倫敦,訪吳稚暉,談時局,詢進止。吳認為“日本與袁世凱必有勾結(jié),君等皆系軍人,自應(yīng)速回東方”。

10月,李烈鈞由馬賽登輪,向東方進發(fā)。11月,他僑寓新加坡,向南洋開展反袁活動。不久,參加了原部分國民黨人在南洋組織的反袁團體——“歐事研究會”。

1915年2月,袁世凱與日本洽談“二十一條”,出賣國家主權(quán)。李烈鈞與黃興等兩次聯(lián)名通電,指斥袁世凱獨裁賣國。5月9日,袁世覬公然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他非常氣憤,逐漸認識到革命組織不可分離。為了一致討袁,按照孫中山的規(guī)定辦理手續(xù),加入了中華革命黨。

12月初,孫中山又催李烈鈞返國。他與在南洋的革命黨人商量后,秘密潛回云南,并與唐繼堯商討反袁,并將討袁檄文送各報社登載,一時傳播全國。

不久,李烈鈞與脫險出京、抵達昆明的蔡鍔共商討袁事宜,決定以反對袁氏復(fù)辟帝制,捍衛(wèi)共和制國體為宗旨,組織護國軍。蔡鍔任第一軍總司令出四川,他與唐繼堯分任第二、三軍總司令,出兵兩廣。程潛為湖南招討使,被推為湖南軍總司令。12月25日,李烈鈞與唐、蔡一起,揭起護國討袁的旗幟,通電各省,宣布云南獨立。從此爆發(fā)了反袁的護國戰(zhàn)爭。次日,他設(shè)第二軍總司令部于昆明忠烈祠,以何國鈞為參謀長,鐘勤為秘書長,方聲濤、張開儒分別為一、二梯團團長,趙德裕(后是楊益謙)為副官長。隨后,率部赴蒙自,命張開儒團向滇桂邊境先行。

1916年1月初,袁世凱調(diào)動曹錕、張敬堯、李長泰、龍覲光部“四面攻滇”。李烈鈞的先行團在羅平、皈橋之間,與從廣西向云南進犯的所謂“臨武將軍兼云南查辦使”龍覲光部相遇,經(jīng)過激戰(zhàn),將其擊敗。不幾日,他率部向廣西進發(fā)。5月中旬,至肇慶。

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氣憤而死,北洋軍閥便控制了中央政府。廣東的龍濟光看到護國軍入境,便通電取消獨立,準備抵抗。李烈鈞決定“先屠龍”,后北伐。這時,北京政府已下令懲辦鼓吹帝制的楊度等人;西南的唐繼堯也以全體撫軍的名義宣布撤銷軍務(wù)院,南北政權(quán)形式上復(fù)歸統(tǒng)一。這樣,李烈鈞失去了北伐的機會,處境困難。李烈鈞迫于形勢,通電解職,由肇慶轉(zhuǎn)往梧州。于11月初,告別本軍將士去香港,后轉(zhuǎn)赴上海,與孫中山一起為建立民主共和國而繼續(xù)奮斗。

1917年7月6日,李烈鈞隨孫中山離開上海,南下廣州,號召護法。8月25日至9月1日,孫中山聯(lián)合“暫行自主”的桂、滇軍閥,召開國會非常會議,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恢復(fù)臨時約法,反對段祺瑞政權(quán)。會上,選舉孫中山為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副元帥。李烈鈞被任命為大元帥府參謀總長。

軍政府成立后,粵、桂、湘三省組成聯(lián)軍,與北洋軍鏖戰(zhàn)于湖南衡陽、寶慶一帶,雙方處于相持狀態(tài)。這時,盤踞兩廣的桂系軍閥陸榮廷,公開反對另組政府,稱霸云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也通電拒絕接受副元帥職,廣東的粵軍和退守瓊崖的龍濟光殘部,乘機與北洋軍閥勾結(jié),阻攔和破壞護法運動。4月10日,在桂系軍閥和政學系的操縱下,國會非常會議改組了軍政府,取消大元帥一長制,改為七總裁合議制,進一步剝奪了孫中山的職權(quán)。段祺瑞即乘機派兵從江西直下廣東南雄。李烈鈞又奉命從南部移師北援。5月3日,出師韶關(guān),令各軍分路取崇義、寧都,直搗贛州。就在出師的第二天,由于桂系軍閥的跋扈,孫中山被迫辭去大元帥職,于21日離粵赴滬。6月3日,李烈鈞率部攻克南雄,正欲乘勝前進,奪取贛南時,忽奉召回粵,將部隊留下固守粵北,以待時機。第一次護法運動就這樣失敗了。

1919年10月,孫中山在上海將中華革命黨又改為中國國民黨,指派李烈鈞代理大元帥,期望他在廣州代行其事,打倒桂系軍閥,繼續(xù)護法。段祺瑞這時派人給他送來一百萬元現(xiàn)洋,進行籠絡(luò)。李烈鈞不客氣地將送來的銀元收下,堆在元帥府里,帶著革命黨人去參觀,揭露段的罪惡行徑。

次年3月,李烈鈞所屬的滇軍,與桂軍在廣東發(fā)生沖突,直到月底才平息。4月,他赴港轉(zhuǎn)滬,后奉孫中山命令,往云南與唐繼堯會商消滅桂系勢力的辦法。隨后,率兵兩營從云南到四川,與從粵北經(jīng)湖南到達四川邊境的朱培德部會合。原想駐川待命,但為四川軍閥所拒,不得已移駐貴州鎮(zhèn)遠。8月,陳炯明的“援閩”粵軍,從漳州誓師回粵,驅(qū)逐岑春煊、陸榮廷等桂系勢力后,孫中山于11月再回廣州,重組軍政府,繼續(xù)進行護法斗爭。1921年4月,非常國會決定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tǒng),李烈鈞仍被任為參謀總長。6月,孫中山命令粵、贛、滇、黔備軍繼續(xù)討伐桂系殘余勢力,李烈鈞率部出鎮(zhèn)遠到廣西,會同粵軍、贛軍之一部,圍攻桂林,擊敗桂軍沈鴻英部,接著,攻克柳州。8月,他在桂林整理廣西軍民各政府。12月初,孫中山抵桂林,成立北伐大本營。李烈鈞被任命為大本營參謀總長,朱培德為滇軍總司令,谷正倫為黔軍總司令,彭程萬為贛軍總司令,統(tǒng)由李烈鈞節(jié)制指揮,準備北伐。

1922年2月中旬,當北伐軍前鋒進入湖南境內(nèi)時,留守廣東的陳炯明和湖南督軍趙恒惕結(jié)成反對孫中山的聯(lián)盟,阻止北伐軍假道湖南北進。孫中山被迫變更北伐計劃,令全師回粵。4月,李烈鈞率師從桂林出發(fā),經(jīng)梧州,順西江東下,抵廣東三水。因受陳炯明部隊所阻,轉(zhuǎn)至蘆苞,入北江抵韶關(guān)。5月,孫中山設(shè)大本營于韶關(guān),改道江西北伐。李烈鈞任北伐軍總司令,分三路向江西進擊直系軍。6月12日,攻占贛州,接著進至吉安,威脅省會南昌。整個江西,指日可以平定。

可是,陳炯明突然于16日夜發(fā)動武裝叛亂,圍攻總統(tǒng)府,炮轟觀音山。孫中山穿過槍林彈雨,轉(zhuǎn)登永豐艦,率海軍討陳。19日,李烈鈞接到孫中山的電令,帶著入贛的北伐軍迅速回粵,鎮(zhèn)壓叛亂。從7月10日至29日,與叛軍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最后在韶關(guān)一帶失利,只好分途向湖南、江西邊境退卻。8月,孫中山看到大勢已去,再次離開廣州,經(jīng)香港到上海。李烈鈞因病先住南雄,以后也轉(zhuǎn)赴上海。第二次護法運動又失敗了。

李烈鈞到上海后,晉謁孫中山,并與胡漢民、廖仲愷、程潛等共同謀劃消滅叛軍、恢復(fù)民國之事。10月,他奉命先行赴港。次年1月,孫中山組織東西兩路討賊軍攻克廣州。陳炯明敗走東江后,李護送胡漢民回廣東任省長,發(fā)現(xiàn)西路討賊軍之桂軍沈鴻英有驅(qū)胡據(jù)粵野心,事先防范,使胡等安全脫險。2月,孫中山重返廣州,再建大元帥府,就任海陸軍大元帥,李烈鈞仍任參謀總長。3月,他奉孫中山之命赴潮汕,收編宣布獨立的陳炯明所屬之洪兆麟、賴世璜等部,并與許崇智東路討賊軍換防。6月,赴閩駐防,潮梅一帶交許接防。后來,洪兆麟復(fù)潛至潮汕,迫許部撤退,潮梅復(fù)失。李烈鈞救應(yīng)不及,離閩赴港“休養(yǎng)”。不久,奉命回廣州。11月,輔佐孫中山擊退了陳炳明的反撲,防衛(wèi)了廣州。

1924年1月,李烈鈞參加了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他對孫中山提出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工農(nóng)”三大政策表示擁護。會議期間,孫中山下令籌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李竭力推薦蔣介石任該校校長,向?qū)O中山說:“校長一席,非蔣莫屬?!遍_學之日,他參加軍校典禮并講了話,宣傳國民黨建軍的宗旨。11月1日,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事前,李烈鈞受孫中山委派,前往日本了解大局的演變情況,在東京與各方接談后,于18日回到上海。21日,又隨孫中山經(jīng)日本往天津、北京。其時北伐軍已經(jīng)進入江西,孫中山遂命李烈鈞南下布置軍事。次年1月,他在上海準備返贛,忽聞孫中山在北京病危,于是又急返北京,隨侍孫中山。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他參與主辦喪事。后任國民政府常務(wù)委員,兼軍事委員會常務(wù)委員。上??箲?zhàn)爆發(fā),久病之余,還堅持到武漢見蔣介石,提出堅決抗日的主張。后一直養(yǎng)病。1946年2月20日,李烈鈞在重慶逝世。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