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數(shù):813  |  更新時間:2012-08-20 16:59:12  |  分類:

兒童教育

第7章

什么是“士”呢?士在中國古代,通常是指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有一定文化、行動自由,不受約束的有才干的人。

戰(zhàn)國是社會大變革、大動蕩的時代,周王朝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互相征伐,一切禮樂制度都失去了制約作用,誰強誰稱霸,誰弱誰滅亡。這時,有不少士人紛紛投身到政治斗爭中去,于是,在當時社會中就出現(xiàn)了一大批惹人注目的四處奔走的游說之士。這些游士能夠洞察時局,善于分析判斷,堅毅果敢而又能言善辯,對扭轉(zhuǎn)局勢起了不小的作用。各國國君為了加強統(tǒng)治,爭霸稱雄,競相籠絡(luò)人才,紛紛禮賢下士,許多卿相門下大量養(yǎng)士,最著名的是被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的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這四君子大量招攬門客,門客最多的孟嘗君養(yǎng)士竟達三千人。

各國君主禮賢下士,而士人也積極為各國君主出謀劃策。最典型的有蘇秦奔走于山東六國宣講合縱之計;張儀來回于秦、楚、齊境內(nèi)主張連橫之策;商鞅革新變法強兵富國;藺相如大義凜然完璧歸趙;毛遂自薦促成趙、楚聯(lián)合抗秦;魯仲連堅決主張不尊秦為帝……這樣的事例在戰(zhàn)國時有很多,其中一些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至今。

戰(zhàn)國養(yǎng)士之風很普遍,士的出路比較廣闊。就是說在本國不得志,就去其他國;在這個國家不行,還可以到另一個國??偰苷业浇邮芩膰?,完全打破了國家的界限,所以便有了“朝秦暮楚”的成語。有的游士還同時為好幾個國家服務(wù),出現(xiàn)了一人掛六國相印的現(xiàn)象。

除了這些在各國間穿梭效力的游士外,還有一種專門從事講學的文士。他們的特點是談經(jīng)說史、議論時政、著書立說。當時齊國曾一度非常強盛,文化上也出現(xiàn)鼎盛一時的局面,各國文士都來到齊國,聚眾講學論辯,沸沸揚揚,盛況空前。齊國政府還專門為這些文學之士建立了一個場所——稷下學宮,供他們傳道授業(yè)、著書論辯。當時一些著名的文士,如鄒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等都在稷下學宮講學過。文士中的知名學者著書立說,建立了各自的學術(shù)體系,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著述。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