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大自然,
人與自然平等共處
工業(yè)革命以來,以文明自詡,卻又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使數(shù)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或喪失家園而遭滅頂之災。當?shù)厍蛏系淖詈笠恢焕匣⒃谌斯に闪种型絼诘貙で笈渑迹數(shù)厍蛏献詈笠恢簧n鷹從污濁的天空墜向大地,當麋鹿的最后一聲哀鳴在于涸了的草澤上回蕩,人類將看到自己的結局……
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人類,人類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大自然的主人。過去的很多事實已經(jīng)說明,人類只有珍愛大自然,把大自然當成朋友,與其平等相處,才能得到大自然美麗的饋贈!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類自己!
珍愛大自然,人與自然平等共處
平等篇
平等篇
舜帝心地仁善,不鞭打耕牛
名言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啟錄的經(jīng)驗來生活。
——德國叔本華
故事
據(jù)說,唐堯年老的時候決定物色一位德才兼?zhèn)涞娜藖砝^承自己的位置。有人向他推薦說:“舜是個好人,既孝順,又仁慈,還有智慧?!?/p>
唐堯決定給舜一次機會。不過,他想要在召見舜之前,先親自考察一下這個年輕人。唐堯便朝著舜家鄉(xiāng)走去。
一天,堯來到山坡上,看到兩個青年人在坡地上耕地。一人扶著犁耙,一人手中拿著一只小小的簸箕,不時地在簸箕上“咚咚”地敲兩下。
堯很不理解,就上前問道:“小伙子,你們倆這是在干什么呢?”
“我們正在犁地哩。”那個敲簸箕的青年人馬上熱情地回答。
“我還從來沒有看到像這樣犁地的,別人總是手中拿著鞭子驅趕牛耕地,你們是不是沒有牛鞭了,所以就拿這種簸箕當牛鞭?”堯還是大惑不解地問。
“哦,您不知道,我們兩人已經(jīng)犁了大半天了,這一大片耕過的地都是這頭牛拉的犁。牛很累了,我們實在不忍心再拿牛鞭來抽打牛,所以我們就用這只簸箕換了牛鞭。敲打簸箕的‘咚咚’聲照樣可以使牛拉犁往前走,而牛不再受那種被抽打的皮肉之苦了?!蹦莻€青年人很認真地說。
“哦,我明白你的用意了,原來你們是為了保護耕牛。你們做得很好,耕牛雖然是畜生,但也是我們的好朋友,沒有它,我們就沒法耕種了。”堯感到這兩個年輕人心地很善良,又能出好主意,真是兩個人才。尤其是剛才說話的青年人不僅心地好,說起話來頭頭是道,而且眉宇間有一股英武之氣。堯心想:“這個年輕人真不錯,不知道舜有沒有他這么仁慈。如果找不到舜,就讓他做我的接班人吧!”
正在這時,從山坡的那邊走過來一個頭發(fā)斑白的樵夫,那樵夫挑著一擔子柴薪,看上去很累的樣子。那位敲打簸箕的年輕人立即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對另一個人說:“你該休息一會兒了,牛也該休息一會兒了,我到那邊去幫助那位老人把柴薪挑下山了再來犁地?!?/p>
說完,年輕人就跑過去幫助那個老人挑柴薪去了。年輕人一直將擔子挑過了一個山頭才回轉身來。
堯問那個蹲在地頭上休息的年輕人:“幫助老人挑柴薪的人名字叫什么?”
那個年輕人臉上露出一副佩服的神情,回答說:“他的名字叫舜,是我們這兒后生中的榜樣,他不僅勤勞、勇敢,又有好心腸,我們都非常喜歡他。這不,你瞧,這是他今天幫助的第三個人了。”
堯捋了捋自己的花白胡須,心中好像悟到了什么,連聲說:“原來他就是舜?。 ?/p>
舜回來后,堯拍了拍他的肩膀,贊賞地說:“我找的就是你這樣的接班人啊!我看到了你不肯用鞭子抽打牛,說明你的心地善良,能夠與自然平等相處;你用簸箕替代鞭子,說明你的智慧高,能夠想到好辦法保護百姓;你幫助老人挑柴薪,說明你的品德好,愿意幫助別人;我剛才還聽了你的同伴夸獎了你,說明你的人緣也不錯。所以,我決定讓你做我的接班人?!?/p>
由于堯的贊揚,舜在部落里的名聲越來越好。果然不久在堯的提議下,同時也是在部落人的推舉下,舜繼承了堯的位置,做了部落首領。
解讀
人與動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都是地球的主人,本應平等相處。而且,大多數(shù)動物都是人類的朋友,為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作出了許多貢獻。比如,在古代科技不發(fā)達的情況下,牛馬等動物是人類使用的主要畜力。即便是科技發(fā)達的今天,在一些偏遠山區(qū),依然有一部分人使用牛馬當畜力。
西伯昌不設圍場,不傷鳥獸
名言
我們對環(huán)境的反應決定了我們的感受。
——美國戴爾·卡內基
故事
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本是商朝西岐的西伯,即西方諸侯之首。在沒有建立周朝之前,人們稱他為西伯昌。西伯昌治國,注意發(fā)展生產(chǎn),體恤百姓艱辛,很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人民群眾說他的恩德比山還重,連花草樹木和飛禽走獸都能夠感受到。
有一次,西伯昌要帶著自己的文武大臣們到城外去了解民情。有一個名叫散宜生的上大夫出了一個主意,對他說:“大王為天下日理萬機,明天好不容易有點空閑出去輕松一下,我讓兩位大將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在都城的南門外圍成了一個獵場,大王可以一邊了解民情,一邊圍場打獵,也好體現(xiàn)一下我朝君民同樂的升平景象?!?/p>
西伯昌聽完,想了想,沒有表示反對。
第二天,周文王帶領文武大臣出了南城門,來到了獵場。只見大臣們手中拿著鋼叉利劍,帶著黃鷹獵犬,非常威風。一會兒,大家在獵場周圍布成了羅網(wǎng)。
西伯昌騎在駿馬上,看到獵場里有各種各樣的野獸和飛禽,心中想到,只要一箭射出去,肯定可以讓那飛禽從天空中掉下來;一叉投出去,肯定可以讓那狡獸倒在地上。這時,有左右遞來了弓箭和鋼叉。
可西伯昌將弓箭和鋼叉放在了馬背上,不忍射獵。他問身邊的散宜生說:“這兒原來沒有圍場,現(xiàn)在為何將圍場設在此地?”
散宜生在馬上欠了欠身子,很快回答說:“這里的圍場已有好幾年了。平時不準任何人來這兒打獵,專等大王的到來。所以這兒的野獸珍禽很多。今日大王出城訪民疾苦,正好順便射獵,讓大王的心情暢快一下;大臣們久在禁中,也可以跟著大王行樂一番!”
西伯昌聽了散宜生的話,沒動聲色,對大臣們問道:“大夫散宜生說的對嗎?”
隨從們看到大王已要動手打獵了,哪敢敗大王的興致;況且自己好不容易有這一次與大王同獵的機會,豈能放過去。就同聲回答說:“大夫散宜生說得極是!”
西伯昌的臉上陡然變得異常嚴肅起來,對大臣們大聲說:“大夫說錯了!你們都跟著錯了!”
大臣們一聽,人人面面相覷,以為西伯昌在說著玩兒的。只聽他繼續(xù)說道:“現(xiàn)在正是萬物發(fā)舒的時候,我們怎么能隨意捕殺取樂呢?過去我們的祖先伏羲帝從不打獵。有一次,伏羲的首相風后拿了一只野獸去獻給伏羲享用。而伏羲對風后說:‘現(xiàn)在人們吃的葷腥都是動物的肉。人們?yōu)榱俗约耗軌蛴忻牢兜臇|西吃,有可口的東西喝,就打獵以動物的肉為食,以動物的血解渴,以為這才是滋養(yǎng)之道。而不知那些野獸也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去獵殺它們,于心何忍!’所以伏羲教育他的大臣們不要去打獵傷生。我今日也要像伏羲那樣,寧可食五谷雜糧,不愿吃這禽獸的肉。讓這些珍禽異獸隨其天性在這兒生活下去,彼此之間無傷無害,以養(yǎng)天和。”
最后,西伯昌沒有在圍場打獵,而是帶著群臣到民間訪民疾苦去了。后來,他又派人將這個圍場撤除,號令文武百官不要濫殺飛鳥走獸。
西岐臣民在西伯昌的倡導下,在限制打獵的同時,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因此,西岐迅速強大起來,到了西伯昌的兒子姬發(fā)執(zhí)政的時候,西岐以其強大國力再加上各諸侯國的擁護,打敗了東方的商紂王,建立了一個新興的王朝——周朝。
姬發(fā)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武王。周武王登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封他的父親西伯昌為周文王。
解讀
現(xiàn)代生物學已經(jīng)證實,每一種生物在大自然中都有其獨特的功能與價值。無論是哪一種生物受到傷害,整個大自然就會受損,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會遭受損害。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大自然平等相處,保護動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