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兒童教育 >“騙”出最優(yōu)秀的孩子 > 父母如何說,孩子才會乖乖聽(一)
父母如何說,孩子才會乖乖聽(一)
作者:蘆芩   |  字?jǐn)?shù):3522  |  更新時間:2016-07-09 15:09:33  |  分類:

兒童教育

1控制憤怒,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孩子不聽話,有時真讓人沒有辦法,講道理他聽不進(jìn)去,懲罰也沒有效果,過幾天又再犯,有的脾氣大的家長可能就生氣了,把孩子叫過來大罵一頓,甚至揍一頓。大發(fā)雷霆一通之后,看到孩子哭起來委屈的樣子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責(zé):自己為什么控制不好脾氣?

韓俊的兒子小名叫石頭,石頭很倔強(qiáng),也很淘氣。韓俊每天工作特別累,常常要加班,加班回到家中他常想躺在沙發(fā)上先歇一歇,這時候小石頭就撲過來纏著爸爸跟他玩,有的時候韓俊累極了就不理他,任由小石頭坐在他的身上玩,更多的時候小石頭一直拽著韓俊的胳膊,爸爸不跟他玩他就哭鬧,不讓韓俊看電視。

小石頭還常常故意搞出些“事故”來吸引注意力,比如把杯子放在地上,站在電視前面等,這讓韓俊非常煩躁,他開始時對小石頭吼兩句還有用,后來站在小石頭面前大喊也不管用了。韓俊更加生氣,氣急了就打小石頭屁股,孩子哇哇直哭,韓俊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這么沖動,小石頭越來越怕他了。

著名主持人楊瀾在談子女教育時說過:“不要做情緒化的媽媽?!备鼘挿盒?yīng)該叫“不要做情緒化的家長”,恐怕每一個家長都有著急上火的時候,孩子再添些麻煩就會讓這種情緒爆發(fā)出來,家長開始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罵,這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家長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尤為重要,不僅能控制住不對孩子發(fā)脾氣,同時有助于跟孩子溝通,畢竟當(dāng)你瞪著眼睛大聲說話的時候,孩子是害怕你的。

家長的性情不定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怯懦的心理,他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挨一頓批評,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怯懦、自卑,甚至不敢抬頭看著父母。所以每個家長都不應(yīng)該把成人世界里的情緒帶到小孩子的安詳?shù)摹俺潜ぁ崩?,他不是我們的出氣筒,即便是孩子惹我們生氣了,也要學(xué)會調(diào)節(jié)這種情緒,穩(wěn)定下來再跟孩子說話。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跟孩子大喊大叫,更不能動手打孩子。首先要控制說話的音調(diào),由于情緒激動我們并不能很好地注意到自己的聲音已經(jīng)超出正常分貝了,也就是說生氣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用“高分貝”“威脅”孩子,語速飛快、音調(diào)上揚(yáng)尖銳,一下子就把憤怒的情緒傳遞給孩子了,那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害怕,根本聽不清我們說了什么。

有個人脾氣特別暴躁,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跟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吵過架,妻子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后,他很開心,發(fā)脾氣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開始耐心地照料兒子??墒莾鹤舆€只是嬰兒,時不時地會哭起來,常常半夜把他吵醒,他照舊發(fā)脾氣,因為沒辦法跟嬰兒喊,就跟妻子大喊大叫。

過了幾年,兒子能夠滿地跑了,特別淘氣,總是會打碎東西,這個人的脾氣又上來了,畢竟打碎東西有危險又損失錢。他一吼,兒子嚇得大哭,接下來幾次都是這樣,他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有一天,兒子怯生生地找到他,低著頭說:“爸爸,你別發(fā)脾氣了好嗎?你的樣子我好害怕,我不敢看你,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你原諒我好不好?”這一番話讓他落下了眼淚,從此脾氣改好很多。

脾氣不好的家長,可以采用下面幾個方法控制自己的憤怒,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

首先,我們在生氣的時候,不妨先冷靜一下,在心里默數(shù)1、2、3,或者喝一杯水,讓自己平靜下來,再把激動的語速放慢一些,聲調(diào)平和一些,讓孩子看到我們理智的一面。即便是孩子犯了很大的錯需要批評教育,也應(yīng)該是嚴(yán)肅深沉的,而不是大發(fā)雷霆,對孩子吼叫,甚至拍桌子。

其次,想一想高興的事,先不去看孩子,轉(zhuǎn)一圈再回來,處理事情的時候情緒要好很多。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生氣,不要罵人,不要動手打孩子。

再次,扭扭脖子。一般人情緒激動時很難關(guān)注到自己的肢體和肌肉,其實這時候人的肌肉是僵硬的,動作是呆板的。父母們可以反過來,先不理心,先考慮解決肢體的問題,這在心理學(xué)上稱之為“心行一致”原則。如這個時候的脖子是僵硬的,眉頭是緊鎖的,就主動扭扭脖子,用手搓搓臉,也會對平復(fù)情緒有利。

最后,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平息自己的憤怒,那么可以跟孩子分開一段時間,不去想這件事。俗話說“眼不見為凈”,看不見孩子的淘氣,忙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許就消氣了。

通過上面的幾種方式來消解我們的憤怒,為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平等、尊重的氛圍,別讓我們怒目圓睜的樣子嚇到孩子,別給他留下不好的心理陰影??刂坪们榫w才能心平氣和地跟孩子進(jìn)行良好的溝通。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常有憤怒爭吵的家庭都不會幸福,彼此之間的話語很少,所以輕易不發(fā)脾氣很重要,壓抑住心中的憤怒情緒才能換來與孩子愈來愈深的感情。

2認(rèn)同孩子的感受后再表達(dá)自己的想法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情感、智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他會為一本書中的小動物迷路而擔(dān)心,會因為你隨意拋扔他的小玩偶而哭鬧,會因為他養(yǎng)的小兔子死了而傷心……而在這種時候,我們?nèi)绻舶畎畹鼗貞?yīng)孩子:我再給你買一只。儼然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不被認(rèn)同,想法不被理解,那又怎么能跟家長有良好的溝通呢?

6歲的冉冉放學(xué)回家,高興地跑到媽媽身邊:“媽媽,今天我們學(xué)校發(fā)生了一件特好玩兒的事兒。”

媽媽此時正在電腦前忙工作,為了不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說:“嗯,說吧,什么好玩兒的事?”媽媽也沒抬頭,繼續(xù)忙手里的工作,冉冉饒有興致地說了起來。

冉冉見媽媽沒什么反應(yīng),于是大聲喊道:“媽媽!”

這時,媽媽的視線從電腦屏幕前移到孩子身上,驚詫地看著她:“?。俊?/p>

冉冉問:“好玩嗎?媽媽?!?/p>

雖然不知女兒說了什么,但媽媽依然笑著附和道:“嗯,好玩。”

可是冉冉卻不相信媽媽的回答,又問:“真的嗎?那我剛才說什么了,你重復(fù)一遍。”

這時候,媽媽被女兒的質(zhì)問弄得不知所措了。

我們常常從自身角度來否定孩子的感受,甚至當(dāng)孩子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還沒說完就會被我們打斷,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這樣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很難堪。所謂認(rèn)同孩子的感受,也就是說也許你不同意孩子的說法,但要先接受孩子當(dāng)時的感覺。媽媽應(yīng)該先接受孩子的感受,順從孩子的思路走,孩子在得到了家長的認(rèn)同之后,才會更多地表達(dá)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舉個例子:孩子說不喜歡幼兒園老師,那么我們應(yīng)該順著這個思路往下說:“你不喜歡幼兒園老師呀,能告訴我你為什么不喜歡嗎?”這樣得到了我們的認(rèn)同,孩子就會更多地表達(dá)自己的想法,說出不喜歡幼兒園老師的理由。如果粗暴地打斷:“什么?那老師多好啊,你還不喜歡,你還想怎么樣?”孩子肯定閉上嘴巴,不再說話了。到最后你仍舊不知道孩子為什么不喜歡老師,也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有時候,孩子剛說出來話語的前半段,我們就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妄自推測,自以為是地認(rèn)為事情就該是自己想的那樣子。類似這樣的自我猜測,會讓孩子的表達(dá)失去意義。而在這之后,我們有可能會再也聽不到孩子的心里話。

所以說認(rèn)同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我們要學(xué)會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比如孩子害怕貓,我們可能會覺得貓沒有什么好怕的,實際上可能是孩子看過了貓攻擊人的畫面才會有這樣的感受,我們要多跟孩子談心才能了解到這些東西,不能不深入溝通,要用心才行。

圖圖最近很愛美,每天一大早就讓媽媽給他穿上漂亮衣服,洗臉梳頭要折騰半個多小時,每次在街上圖圖看見漂亮的童裝就吵著要買,甚至有的時候看見成人裝也要買,對此媽媽既頭疼又好笑。那天早上起來,圖圖居然要穿姐姐的裙子,媽媽說:“你是男孩子啊,怎么能穿女孩子的衣服呢?”

圖圖也不說話,就是要穿那條漂亮裙子,眼看著就要哭起來,媽媽把圖圖拉到身邊,說:“圖圖,你可以穿裙子,但是你要告訴我原因?!眻D圖這才表示,是因為自己快上幼兒園了,想穿得漂亮些。媽媽聽后不禁一笑,說:“你呀,還真是愛美啊,不過我可以給你買新衣服,你把姐姐的裙子穿走了,姐姐就沒衣服穿了。”圖圖這才勉為其難地穿了自己的衣服,第二天媽媽就帶他去買新衣服了。

很多時候,孩子不能順暢地表達(dá)自己的想法,卻并不等同于他沒有想法。若是他不能自由暢快地說出來,那么作為孩子來說,他恐怕會采取一些其他的行為舉動來代替。比如發(fā)脾氣,比如開始無理取鬧,而這些卻也都是孩子表達(dá)想法的方式,只不過在父母看來,這些非語言的方式,看起來就像是孩子在故意找茬。而相反的,若是孩子能自由表達(dá),一些不良行為自然不會出現(xiàn),而父母不但可以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能從孩子的想法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及時糾正與教育,還能促進(jìn)孩子的成長。

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尊嚴(yán),有表達(dá)內(nèi)心感受、闡述自己看法的自由。父母應(yīng)耐心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孩子說得有理,應(yīng)該贊賞,孩子說得不合理,可以進(jìn)一步交換意見,直至解開孩子心中的疙瘩為止。

由此可見,父母需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包容孩子的所有感受、想法,認(rèn)真把孩子的話聽完,認(rèn)真理解他的感受,這樣才能真正明白孩子需要什么,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jìn)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